塑料工業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ny Radoszewski說:“我們希望這項協議為降低或取消關稅鋪平道路;增加市場準入;以及緩和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塑料工業是全球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它依靠自由、穩定的貿易關系來創新和雇用更多的工人。我們期待進一步的談判,為美國塑料企業在全球貿易中競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協議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北京承諾第一年將從美國農民手中購買的糧食增加一倍以上。據CNN報道,“中國承諾在第一年額外購買12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然后在第二年購買195億美元。在貿易戰爆發前,中國在2017年進行了大約240億美元的農產品采購,這些承諾是在此基礎上做出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這份由八部分組成的協議中,中國同意在兩年內將美國整體進口增加約2000億美元?!度A爾街日報》稱,這包括承諾在2020年增加制成品進口略高于3000萬美元,在2021年增加約4500萬美元。就美國而言,同意將價值12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現有關稅削減一半,并不征收其他受到威脅的關稅。
看起來,兩國之間更棘手的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和國家補貼,在協議的第一階段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美國政府發表聲明說,關于該協議第二階段的討論將在美國總統選舉后開始。
BBC對這筆交易發表評論說,美國公司、消費者、農民和制造商是這個協議的輸家,而特朗普總統和習主席是贏家,他們可以直接使貿易戰緊張局勢緩和。
“新協議將價值12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減半,但大部分高關稅仍將繼續生效,這些關稅將影響價值3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和價值1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出口商品。這對美國公眾來說是個壞消息。”
至于中國承諾購買更多農產品和制造業產品(以及服務和能源),BBC指出,這取決于“市場需求”。農民破產激增,促使聯邦政府提供280億美元的救助,由于進口成本上升和中國的回擊,制造業的就業受到了影響。該公司補充說,從長遠來看,美國公司可能會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區,以避免關稅,這將使臺灣省、越南和墨西哥與兩位總統并列在贏家圈子里。自貿易戰開始以來,臺灣省、越南和墨西哥的美國訂單一直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