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紙損耗的來源
原紙損耗來自企業內部的各部門:
原紙采購不當:需要的紙質或幅寬沒有現貨,不需要的紙質或幅寬卻有庫存,互相替代就會造成浪費。
原紙庫存損耗:原紙采購不當就會造成庫存過多,從而造成庫存損耗,例如原紙表層損壞、報廢等。
紙板生產損耗:瓦楞機每次換紙都會產生原紙損耗,控制換紙次數是有效地減少原紙損耗的辦法。
紙箱成型部損耗:過多半成品(WIP)的庫存是造成原紙損耗的主要原因。
紙箱成品庫存損耗:為了滿足客戶及時送貨(Justin timedelivery)的要求,成品庫存必不可少。然而存貨占地、占資金、占員工,可能因客戶不再需要等各種原因造成損耗。
紙箱退貨損耗:因不合格品造成紙箱退貨、報廢。
上述的各種損耗之和為原紙總損耗。準確地監控各部門的損耗是降低損耗的先決條件。作為企業的一員,你能準確地知道每日各部門的損耗嗎?
控制與減少原紙損耗的關鍵
1、通過標準化,減少原紙類型
每種紙質與幅寬的組合是一個類型,例如K125+100(???25g,幅寬1000cm)。過多的原紙類型是造成原紙采購不當、原紙庫存過多、瓦楞機換紙次數過多的主要原因。國外紙箱廠的原紙類型比國內同等紙箱廠要少很多(大概僅是國內原紙品種的20%~50%)。從局部來看,某個訂單的裁邊增多了,但從整體來看,原紙采購與庫存的管理、瓦楞機換紙次數都可得到很大的改善。作為一個企業管理人員,在訂單的裁邊優化與原紙總耗損的控制之間尋找平衡點是一個挑戰。
2、管理到每一卷原紙
每一卷原紙都有“生命”周期:成卷入庫與出庫,殘卷入庫與出庫,直到用完。成卷入庫與采購訂單相關,出庫與生產批號或時段相關。一旦建起這種關系,就可以追蹤原紙損耗的來源,從中找出降低原紙損耗的方法。
3、對殘卷的管理
成卷出庫上瓦楞機,一卷用不完的可能性極高,剩下的殘卷的登記(也意味著工作使用的原紙的登記)對追蹤原紙損耗的來源極為重要。
國內一些紙箱廠對管理到每一卷原紙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增加了倉庫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對入庫來說,工作量是增加了,但對庫存管理、盤點、追蹤原紙損耗等的工作量將大大減少。即使在國外,工作人員的薪金大大高于國內的情況下,國外紙箱廠都是管理到每一卷原紙。原紙在紙箱成本中的比例大大高過一兩個庫存工作人員的薪金,實際上這是個觀念問題。
[ 來源:紙箱微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