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時隔9年,新版《快遞封裝用品》國標發布,以期引導快遞包裝綠色減量。近日,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對新國標進行解讀時提到,此次新國標重點對快遞封裝用品提出綠色環保的技術性要求。今日距新國標實施不足6個月,但記者探訪發現,落實新國標仍面臨成本提升,循環利用未成體系等“攔路虎”。(3月27日《新京報》)
較之于舊版快遞包裝國標,新國標最大的特點在于“綠色環保”。在快遞件突破400億并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下,通過標準的調整而爭取實現利益的訴求,對解決時下嚴重的過度包裝和包裝污染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數據顯示,中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爝f包裝的污染是個體系問題,而非單純某個方面或者環節。核心是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外包裝的溶劑殘留的限值,以及包裝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問題。實現減量化、綠色和可循環,三個環節一個也不能少。
從歷史經驗來看,解決包裝污染很難靠一紙文件就能實現,落實快遞新包裝國標并實現預期目標,應當落實應有的鞭策機制,發揮強制與激勵并重的效果。比如,距2008年“限塑令”施行已將近10年,效果并不明顯。
快遞包裝新國標知易行難,欲求效果就必須做到獎懲并重,實行點面結合,綜合治理。在促進機制方面,要體現標準的剛性并輔以從嚴的約束機制。比如,輔以相應的法律規定并確保其執行,也可以實施一定的緩沖期,但必須按照時間表和路線圖來執行。當下最大的問題,在于各方沒有行動上的高度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實行以獎代懲,充分利用稅收減免、創新補貼等方式,對技術攻關、環保升級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補貼。充分激發快遞包裝和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的積極性,解決“如何降低成本”與“如何實現可持續”兩個關鍵問題。讓綠色環保產品用起得,讓舊包裝收得回、可持續,才能避免標準僅限于“紙上風景”。